走进成都高新区,寻访内生创新“好榜样”
天府之国不仅有迷人的稻香,更有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的良性基因。成都高新区作为中西部最发达的科技创新集聚区,在这里聚集了世界500强及国际知名企业120余家,更有数以千计的中小科技企业扎堆入驻,成为中西部地区最为耀眼的高新创新之城。
成都高新区何以成就今天的产业格局?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成长的路径何在?政策培育中小科技企业创新的土壤又是如何改良的?
带着一份学习的期盼,2014年11月12日至14日,高创谷第一期游学考察团一行11人在郑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证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崔威,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周伟和郑州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秘书长张善正的带领下,走进了天府之国,走进了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六家试点单位之一的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深度考察了天府软件园、盈创动力公司以及天府新谷等地,感悟颇深。
Intel落户成都的故事
成都高新区跨国企业云集,一个内陆山地城市有何秘诀能够吸引如此大批跨国公司入驻?读了Intel入驻成都的故事,让人恍然大悟。
Intel初来中国的时候,在全国深圳、西安、北京、成都、重庆5个城市做了考察。而当时西安最具竞争力,西安高新区为了迎接Intel,不惜耗巨资做迎接准备仪式,当时Intel已初步决定投资西安。然而,当Intel老总一行到成都时,成都却用三个招商细节打动了Intel老总,硬是让Intel改变了投资西安的意向。成都的做法也并不称奇,一是他们把要参观社区儿童使用的游戏软件,全部变成正版 ;二是在电子技术表演的时候,他们表演了中国国粹“变脸”,特别变出了Intel老总的面孔;三是在为贵宾提供中国传统服装时,虽然事前他们并不知道尺寸,但做成的三套服装,每一套非常合身贵宾。
三个细节让Intel老总非常感动。最终Intel老总决定将Intel落户成都高新区。而Intel的到来,极大地带动了成都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成都高新区领跑的地位。
成都招商用功用心之细密可见一斑,也告诉人们跨国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的真实原因。
看看人家的“杀手锏”
如果说,跨国企业的入驻给了成都高新区脸面,更让成都高新区获得高速成长的还是高新区的内生性创新能力。这也是成都高新区最为得意的一笔。
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姜平表示,成都高新区多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才开拓了今天的局面。
姜平说,成都高新区真正的杀手锏,第一就是坚持自主创新,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这方面主要是跟高校合作实施,在这里,每年的专利达1万多个。而在孵化器建设方面,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已有国家的、企业的、私人的孵化器,达到了300万平方米。建成的国家级孵化器已有8家拿到牌照的,整个高新区内的孵化群体,现有28家,常年孵化的企业已经超过3000家,孵化的面积有130多万平方米。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从国家批准成立的92年开始,成都高新区就在抓软件建设,在全国首创推出了一站式服务,现在已延伸到各个社区,这也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2000年开始,成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特别强化物联网、互联网,光纤入户,如今每一个写字楼所有的办公室,所有的公共场所wifi都可以免费使用。
在天府软件园,各种各样的产业孵化器达200多家,公共服务很大,很多实验室、实验设备,由政府出资建设,园区企业可以免费使用。
一座咖啡中心见证科技与金融的“恋爱”故事
成都是中国的第三个软件产业名城,以高新区为主,在这一行业内的企业总数已超过900家,员工人数也已突破10万人,全球软件20强有13家在成都高新区落户,最大的一个产业载体是政府引导建设的项目——天府软件园。
11月12日上午,考察团一行走进天府软件园。
漂亮的园区规划,随处可见的银行总部,见证着科技与金融的融合。金融业发达正是成都高新区创新服务中的一个亮点,其规划的一个5平方公里的产业载体,核心区域被称为“成都鸟巢”,入驻的金融机构及准金融机构超过300家。
盈创动力是政府投资的资本和科技的结合典型案例。这个成都高新区政府投资两个亿打造50000平米的大楼,入住率达90%以上。入住的金融机构53家,注册资本100亿,管理的社会资本超过200亿,吸引了十几家创投机构,像天使基金、PE,VC等都聚在这个大楼。
更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天使资金,高新区设立了三大服务体系:债权、股权、增值服务。每年政府拿出一个亿的天使投资,专门来做企业投资与资金的服务。对于产品研发及成果,每个项目按实际到位经费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的配套支持。优惠的政策支持,吸引了18家民间风投机构入驻。
据介绍,成都已有185家正式注册或国内办事处的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和股权管理机构,其中2013年新增76家,注册资本规模330亿,其中2013年新增105亿,管理资金规模超过660亿,从业人员950余人。2013年区内股权投资机构共纳税0.95亿元,其中盈科系子基金已达16家,规模45.72亿元。
为了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盈创动力专门建了一座咖啡中心,邀请投资机构来定期不定期的举行活动,分享好的经验,借鉴创业过程中的失败。
“栽好梧桐树 凤凰自来栖 ”。良好的投资环境与服务,更吸引了深圳交易所路演中心入驻。
同时,为了建立金融生态体系,成都高新区政府规定,不单单投资,只要注册资本在园区,政府都会按照政策给予补贴,如注册100万,给予5万补贴。这样很多金融机构,不管是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济,代理,证券公司,还是风投机构都被吸引了过来。
一个园区经营的健身房见证创业服务的人性化
在天府新谷创业社区,考察团一行更体验到了“500家企业一个园,10000名创业者一个家”的概念,这不仅仅是一句宣传口号,更多的是你置身其中的感受。
“天府新谷”土地面积100亩左右,入驻近500家企业,吸引十多家创投机构。与其他一些高新区白天只见工厂,晚上不见人不同,成都高新区的整体配套设施非常完善。
这个容积率达到7的园区,非常具有活力,不大的房间里可能有好几个创业型公司,有些办公空间是免费提供。十几家风险投资机构在园区随时对企业进行考察或辅导。
在这里,银行,商场,学校,医院,饭店,交通等公共服务一应俱全,包括酒店、宾馆等都入驻其中,足不出园,基本可以实现工作生活一体化。而其中的健身房,则由园区单独经营,按成本价对企业开放。可谓名副其实的宜居宜业,产城一体。
站在被誉为“成都第一街”的天府大道看, 这儿入眼的不是楼盘、房地产,全部是写字楼。如今,成都高新区的综合体已达111个,楼宇面积达3000万平方。在这里产业与居住融合在一起,所有综合配套一揽子解决,真正实现了宜居宜业、产城一体、四态合一。
榜样是拿来学习的
此次的参观与学习,张崔威感受很深。成都高新区和我们同为内陆城市,城市比较接近,为什么他们发展得比较好?张崔威认为,首先,成都把创新放在首位,因为内陆城市发展只能靠内生动力。其次,他们在抓软环境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一站式服务,在全国属首创,而且始终不渝的坚持。再次,其楼宇经济让它聚集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不但满足了本区的需求,把成都市和四川省的资源也吸引了过来。同时,他们的平台建设不错,软件园各种各样的产业孵化器量比较大,并且把公共服务这一块做得很大,另外,政策也比较跟进。
扫一扫关注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 官方公众号,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