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详情

证监会:IPO被否企业,3年内不能借壳上市


昨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重磅消息:IPO被否企业,被否之后3年内不得通过借壳上市!

证监会重拳规范IPO被否企业借壳重组 

在这个标题为“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的常见问题解答中,证监会对被否企业作为资产参与借壳重组进行了回应。

以下为问答全文:

问:如企业在申报IPO被否决后拟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请问对此有何监管标准?

答:我会将区分交易类型,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交易,我会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重点关注IPO被否的具体原因及整改情况、相关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与IPO申报时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及原因等情况。我会将统筹沪深证券交易所、证监局,通过问询、实地核查等措施,加强监管,切实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深圳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分析,证监会这一问答的核心是规范IPO被否企业的借壳重组,防范监管套利,即不符合IPO条件的企业通过借壳的方式变相上市;不仅是借壳,即使IPO被否企业作为被并购标的未达到借壳要求,也会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该投行人士表示,这个消息在投行圈产生重大影响,由于IPO被否后3年内不得借壳重组,因而企业首次申报IPO会更加谨慎,甚至在发审会通过概率不高的情况下,会主动撤回申请,因为IPO一旦未通过对后续资本运作会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原本手上有个IPO被否的企业,本想过半年重新申报IPO,或是借壳上市,由于后者现在需要3年,只能是重新IPO一条路了。IPO被否后,半年后可重新申报。


投行业务受冲击? 

一大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员表示,这个规定今天出来,投行界反响还是比较大的:相当于被否企业借壳的路子堵死了,等三年基本都不会考虑了;另外还有后半句,被否企业被上市公司收购也暗示会从严审核。

“我们现在手上也有一些别的被否企业,换了我们券商去做,想被否之后半年后重新申报IPO,在此同时也考虑借壳,因为他们有五个亿利润,所以大概率构成借壳,现在第二条路堵死了,只能好好重新二次申报了”。

他认为,这个政策还有另外一个影响,就是不让企业和券商留有幻想,以为否了之后还可以再来,也可以借壳或被并购。以前因为IPO周期长,所以很多企业和券商都会带病申报IPO,在排队的过程中规范,规范好了时间也差不多排到了。

现在出了这个政策后,券商和企业都会更加注重一次申报的质量,如果失败了,会有不利影响。当然这个政策也有漏洞,就是如果在上会审核前,企业和券商觉得过不了,就很可能不会强行上发审会,而是选择撤材料,这样就基本不影响了。撤材料,也可以再申报,借壳也不用等三年,跟被否差别还是很大的。具体的影响有多大还得在实操中检验。


被否企业6个月后可继续申报IPO 

被否后再次IPO的过会率有多高?

对于IPO被否的企业,借壳重组的路得再过3年,如果想继续在A股上市的话,继续IPO估计是重要选择,半年后即可继续IPO;或者是未达到借壳条件的被并购,这个也会加强监管。

根据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股票发行申请未获核准的,自中国证监会作出不予核准决定之日起 6 个月后,发行人可再次提出股票发行申请。

根据广证恒生此前研报统计情况来看,从通过率来看,二次申请IPO成功率高达90.7%;从申请间隔时间来看,平均二次IPO的时间为2.33年,71.34%的企业在三年内选择二次IPO。


从申请时间间隔看,距离第二次申请最短的是186天,最长的有6.91年,平均二次IPO的时间为2.33年,有15.29%的企业选择在一年内二次申请IPO,有54.78%的企业选择在两年内再次申请上市,71.34%的企业在三年内选择二次IPO,28.66%企业选择三年后再次重启IPO。 


壳股利好还是利空? 

一位私募投资人士表示,IPO被否企业3年内不得借壳,这一规定将进一步打击壳股价值,过往壳股炒作都是重组概念,如今在监管从严背景下,壳股的出路又受到重磅打压。

经过近几年的去泡沫,大量壳股市值已经大幅缩水。据统计,目前20亿元市值以下股票已经多达167只(不含上市未开板新股),这其中很多是主营业务不佳的类壳股。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或许反倒会利好壳股,因为对于一些担心IPO无法通过的企业,可能选择借壳重组或一般的并购重组,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

总部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瑞达路96号创业中心2号楼B913室   豫ICP备14024321号-1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官方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 官方公众号,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