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愈发清晰,伴随着新时代蓝图的铺展,创新将迸发强劲的时代伟力,书写发展新篇章。
所谓“四新经济”,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美国基金业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在他的书里忠告个人投资者,要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十倍股”。翻阅资本市场历史,投资者终其投资生涯所追求的“十倍股”往往都在当时的“四新经济”范畴里,“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概莫如是,这也正是资本市场实现普通民众价值投资的根本吸引力所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多次就支持“四新经济”企业表态, 将新一代企业留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愿望正加速落实在行动上。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证监会支持“四新经济”企业“会从IPO等方面予以支持”。证监会和交易所正在抓紧为对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提供条件,“张开双臂欢迎新经济企业,将把深交所建成中国新经济的主场。
这两天,当我们为“证监会发行部调研券商‘独角兽’企业客户,可能即报即审”的传闻兴奋不已的时候,人们切身感受到了这个市场里“拥抱新经济”的脚步声。但是,“四新经济”企业的回归和上市真的只是排队顺序、审批速度的问题吗?当然不是。
就拿最近媒体比较喜欢举例的富士康IPO进程来说,速度确实是够快,但前提是富士康符合现有法律法规。对于更多的甚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比如被归类于“新蓝筹”的滴滴、今日头条、美团点评等还没有IPO上市的互联网和新经济巨头,他们普遍存在的盈利门槛、VIE架构、同股不同权等问题,仍然需要在《证券法》、《公司法》等法规修订后才能解决,对于这些企业的大门敞开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到的事情。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规模效应大增,产业集聚,走向中高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逼”出了创新。经济的创新化程度、科技化程度,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提升,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了改变。未来新兴产业“巨无霸”或“独角兽”通过IPO或并购重组登陆A股将成趋势。对二级市场而言,“独角兽”的上市料对已上市科技龙头公司估值形成支撑和提振。有专家称,相关政策或将于两会结束后落地。
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新趋势,企业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体制机制保障,要以改革和转型为主线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始终保持开放心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战略部署下,2018年新经济必然在更多行业和领域快速发展。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原来强调产研结合,现在更需要产融结合。现在不光是要做大,更要夯实基础做精、做强,再做大。
扫一扫关注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 官方公众号,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