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营改增、金税三期、五证合一、税收实名制认证、国地税联合稽查等系列税改措施的逐步落地,中小企业面临的财税风险也越来越大。为助力会员企业依法突破减税瓶颈,不再徘徊于“黑暗与光明”的边缘,7月25日下午,挂牌协会在中原国家广告产业园举办了“合同节税”大讲堂活动。
挂牌协会副会长、森得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汉卿,挂牌服务协会监事、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河南分所合伙人李留庆,以及60余家会员企业的财务总监、税务经理等到场参会,活动由协会副秘书长阮肇民主持。
挂牌协会副秘书长阮肇民
协会副秘书长阮肇民在开场中表示,在税务监管环境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忽视了隐藏于日常业务环节中的税收风险,依法使用合同节税的理念尚未普及。本次活动,协会特邀“合同节税”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徐江灿为大家讲解相关知识,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使会员企业意识到“合同”这个可以依法节税的工具的同时,也能引导更多的企业负责人重视税收工作,能够以合同节税构建企业的节税战略。
“企业税收成本的多少不是财务做账做出来的,而是企业平常做业务做出来的,企业的税收风险又隐藏在企业日常的业务环节中,合同作为税的载体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徐江灿老师说到,“以合同为工具,加强合同控税力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依法降低企业税负。”他以税收来源为切入点,首先点出了许多企业的通病:企业内部掌握税收来源三大环节的业务部门、法律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较为匮乏。
河南睿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合同节税”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徐江灿
徐江灿老师重点分享了合同中隐藏的“节税密码”。他认为,利用合同节税的前提是能够将合同要素(主体、标的、价款、付款时间)与课税要素(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的税种、税率,计税依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融会贯通。他对每一项合同要素的节税空间都进行了例证说明,谈到合同标的时,徐江灿老师举例,倘若一合同中写到:委托某科技公司研发管理平台,按合同约定,交付软件成果并“培训”,如此描述将造成是按照软件产品17%税率征收,还是以软件服务6%税率进行课税的歧义。他建议,企业应明确公司所涉合同哪些属于增值税纳税范围,哪些属于服务类,并制作清单以准确描述合同标的。
此外,徐江灿还就合同是“冤枉税”的始作俑者与税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合同节税的关键环节以及利用合同节税构建企业节税战略等几个方面为与会人员做了详细讲解。
挂牌协会副会长、森得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汉卿
“伴随国家税制改革的深入和金税三期等大数据应用系统的全面上线,企业涉税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许多企业老板对税务工作还不够重视,觉得税务由财务人员负责就好,即使出现税务问题也很少让律师去把关”,活动结束后,协会副会长王汉卿总结到,“经过今天的培训,我意识到纳税筹划是企业经营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是需要企业老板站在全局的思维高度筹划,多个相关部门协同实施的工作。”
会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参与本次培训获益良多,协会也将根据现场搜集的问卷情况,根据会员企业的切身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
扫一扫关注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 官方公众号,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