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详情

国资在新三板市场频频出手 两者高度互补

今年以来,国资在新三板市场频频出手,主要通过投资公司或上市公司购买新三板公司股权。据数据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发生22笔国资上市公司并购挂牌公司的交易,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10笔,交易案例翻番。业内人士指出,国资入股新三板企业,有助于提升市愁力,推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

通过比对数据可以发现,国资入股新三板企业交易金额通常较大。在上述22起国资上市公司并购案中,已披露交易金额的有18笔,交易总金额达136.80亿元,平均交易金额为7.6亿元。

对于上市公司购买新三板公司股权的交易,10月12日,全国股转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实施完成的上市公司收购新三板挂牌公司股权案例共36起。该36起收购案例涉及交易金额合计达173.7亿元。即平均交易金额为4.8亿元。

对于国资所青睐的新三板企业标的,东北证券研究总监、新三板首席研究员付立春表示:“国资选择标的,对企业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未来的成长空间比较关注。整体而言,把资金的安全性放在更重要位置。在细分行业具有明显优势、经营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小白马,相对而言比较受欢迎。而以往炒得较热、概念比较浓厚,但资产不稳定、规模不够大的企业,可能被排除在视野之外。”

“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拥有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较为艰难。”崔彦军说道。

从目前情况看,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

“对于近期频发的国资入股民企,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周运南表示,当前民企的发展受内外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暂时处于困难境地。此时,民企希望得到救命资金,而国资愿意伸出援手给予支持,这是双方互惠互利的市诚作行为。

付立春表示,在现有的政策制度及市场的条件下,包括新三板在内的很多的企业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做出理性选择。“这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而做出的合理、谨慎的决定。”

“如果国资从投资新三板公司或其他民企中获得稳定甚至较高收益,也可以提升国有资金使用效率。关键的问题是要确保交易过程的规范,规避国资对民资的挤出效应。这就需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企业注入更持久的发展动力。”付立春补充道。


总部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瑞达路96号创业中心2号楼B913室   豫ICP备14024321号-1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官方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 官方公众号,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