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这句话今年频频被多个部门,多个领导所提及。因此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日益临近,新三板改革的预期也开始高涨起来。加之今年全国股转公司也动作频频,可以说,呼吁了这么久的新三板改革貌似这次真的可以看到真的希望了。
而近日网上也流传着关于新三板改革七条的传闻,不过内容的真实性暂且无从考证,在此一发只是为了给仍在坚守新三板的同仁们带来一丝曙光,让大家看到希望。
网上所传新三板改革七条(草案):
1、新三板被明确不再担任北京证券交易所地位,不设立北交所,不与沪深交易所争夺份额。因中国大陆不需要三个带主板的境内证券交易所。
2、新三板变为沪深交易所的企业后备军、输出学校,做好自己定位,做好改革实验。
3、新三板拟加精选层(按照ipo标准),这是属于一类小型IPO(IPO规模3-5亿左右)。
4、新三板企业进入精选层1年后,可直接申请转板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或者沪交所(主板科创板)。
5、企业转板时,可以走介绍上市通道,即直接挂牌,不发行新股或不在沪深交易所IPO。这样不再走IPO审核与排队通道。
6、企业转板时,可以根据企业条件及自身意愿,转去深交所、还是上交所。由企业自己选择,而不是固化通道。
7、沪深交易所之间要竞争,要竞争里提升自身各个板的服务质量,以服务各类申请企业。(声明:以上改革七条的内容仅为传闻,真实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转板”虽未定,但优质企业已为板块建立联系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指出,尽管“转板”政策未确定,但IPO常态化发行已让新三板市场众多挂牌企业看到了新的政策窗口期。
“新三板的兴衰和A股IPO审核节奏直接挂钩,当时新三板企业数量一再膨胀,其中有很多受IPO闭闸及 IPO审核严格等因素影响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带来了优质的拟IPO企业。随着IPO审核节奏常态化,之前这些企业重新有了IPO悸动。”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回忆。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 2017年就有352家新三板公司开启IPO上市辅导之路,有38家新三板转IPO企业首发上会,其中24家成功过会。2018年、2019年至今新三板企业IPO成功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4家和26家,而今年的26家IPO成功的企业中还包含数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新三板企业。
尽管尚未有实际的转板通道建立,但新三板庞大的拟IPO企业已为两个板块间建立了实际的联系。
“最开始新三板企业冲击IPO时遭遇了很多问题,例如会计规则不统一,三类股东问题悬而未决等,但这些问题都在过去几年里解决了。众多企业完成上市意味着已打通了新三板和A股的IPO通道。”一家已成功在A股上市的新三板挂牌企业董秘认为。
一直以来,新三板定位摇摆模糊,独立市场和预备板市场的呼声均有,但过去几年新三板已经在实际承担着预备板市场的功能,未来改革中如果真正的“转板”政策落地,那么争议已久的新三板定位问题将迎来解决的一天。
扫一扫关注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 官方公众号,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