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两年的资本市场,在2019年,正在给企业和机构带来了新的曙光和期待。
一方面,自2018年年底习近平主席提出“科创板”国家战略后,2019年,科创板各项制度逐一落地,首批科创板企业挂牌上市,企业的上市热情被点燃,一度引来资本市场的集体狂欢。另一方面,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强烈政策信号,更是给企业带来无尽畅想与希望。
特别是,在今年的10月11日,天迈科技创业板IPO首发顺利地获证监会发审委通过;10月16日,洛阳建龙微纳科创板上市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会,更是极大地提振了河南企业的上市信心和热情。
10月24日下午,协会在高新区美立方项目2楼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了“企业如何提前进行上市规划”沙龙,希望企业在新一轮资本机遇中抓住机会,做好上市前的规划,缩短上市进程,早日实现上市宏愿。
本次活动,协会特邀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律师机构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专家——盈科律所郑州管委会主任李曙衢为大家进行分享、讲解及答疑。据介绍,李曙衢律师为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全球总部高级合伙人,盈科北京税法与上市部主任,河南法治智库专家,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律师学研究会副会长,十多年资本市场IPO法律实操经验。
协会副秘书长阮肇民在开场主持中介绍到,今年以来,协会一直在搜集、整理高新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三板企业以及四板企业的基本资料,并从行业情况、成长性和前瞻性、企业团队、资本意识四个维度全方位筛选出一批企业作为协同培育对象。接下来,协会将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对所选企业进行公益辅导,以加快其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本次的沙龙,也是对企业进行培育辅导的一种。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本次沙龙,李曙衢边进行上市专题分享,边和企业家交流互动。“企业为什么要上市?”“你认为上市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沙龙甫一开始,李律师就先向在座的企业家进行提问。
“我们中原的企业相对保守,上市意识较弱,缺乏资本助力,发展较慢” ,“由于前期规范意识差,以至于上市筹备进程中不断显现出各种障碍。”、“不清楚什么时候启动上市最为合适,在选择中介机构时也较为伤脑筋。”...... 与会嘉宾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随后,李曙衢从国内外资本市场对比、河南上市现状、如何规划上市工作、上市的步骤、上市关注的重点事项等几个板块,进行了专业的分享。
针对企业上市过程的共性问题,李曙衢结合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以及河南上市现状,从正反两面进行举例论证,详细地说明了公司规范运作、完善公司结构、股权激励设计等问题妥善处理的重要性,并通过河南上市成功与失败企业的案例,为大家指出企业提前规范在上市中的重要作用。
在很多人的常识中,企业开始启动上市后,券商进场,然后律师、会计师同步进场,一块为企业进行上市辅导工作。这一常规动作,在李曙衢看来,造成了很多企业上市路程长、成本高、上市难等问题。
“如果企业提前做好上市规划,及时处理公司运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把一些上市障碍提前进行处理,上市其实是用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而目前大多企业的做法是,企业启动上市后,上市律师才进场进行各种问题处理,不但上市时间变长,而且很多问题一旦累计成实质性障碍,对企业的上市造成很大阻碍。”李曙衢表示。
此外,李曙衢也不建议有限公司过早地进行股份制改造,一旦企业过早进行股改,很多问题处理起来将变得相对较为麻烦和棘手。
在交流环节,参会嘉宾就企业中介机构的选择,股份制改造后的常见问题,社保缴纳情况,历史变革遗留问题、无形资产出资、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公司股权激励架构设计等问题和李曙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就选择券商而言,李曙衢表示,关键看做项目的团队。选择大券商,总体原则没有错,但也不见得券商越大越好,主要还得看给企业做上市辅导的团队如何,小券商也有做的好、很负责任的项目团队,大券商也并非所有的团队都是一样的完美。此外,一些小项目在大券商那可能会受不到足够重视。所以,企业要依据自身情况加以甄选。
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李曙衢看来,将全面走向注册制。而未来的上市条件,也是以市值为核心的,考验的是券商的承销能力,需要投资机构询价,为企业股票定价,所以企业上市前投资机构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注册制下,对企业规范、法律要求越来越高。
经过一下午的思想碰撞,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小规模、落地强的沙龙形式更易于企业解决问题、互相交流。接下来,协会也将根据会员需求,持续举办更实操、更落地的各类活动,与会员企业同进步、共成长。其实,对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只是一个工具 ,上市并非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通过借助资本市场让企业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才是目标。
扫一扫关注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 官方公众号,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